萬華區公所為配合執行市府跨局處推動的「艋舺地區觀光活化計畫」之策略-「規劃常態性節慶活動」,以蓄積豐厚藝文能量,提升艋舺觀光能見度,持續辦理艋舺地區最具在地特色的藝文活動─艋舺文化節。
活動規劃深耕在地文化薪傳且深具教育意義的走讀之旅,由在地文史工作者帶領本地居民與外來遊客,領略萬華在地生活圈與產業、廟宇、商街、古蹟等各自不同的發展脈絡;提供本區各級學校與社區團隊的藝文交流和技藝切磋的平臺,展現學子勤練成果與里鄰團隊的精湛表演;關懷弱勢族群亦為活動辦理的核心價值,亦結合客家、新移民朋友展露各自代表族群特色的演出;秉持肩負社會責任的使命,擬針對重視社區安全的範疇,將持續第三年與消防局合辦寓教於樂的闖關體驗活動。
活動規劃深耕在地文化薪傳且深具教育意義的走讀之旅,由在地文史工作者帶領本地居民與外來遊客,領略萬華在地生活圈與產業、廟宇、商街、古蹟等各自不同的發展脈絡;提供本區各級學校與社區團隊的藝文交流和技藝切磋的平臺,展現學子勤練成果與里鄰團隊的精湛表演;關懷弱勢族群亦為活動辦理的核心價值,亦結合客家、新移民朋友展露各自代表族群特色的演出;秉持肩負社會責任的使命,擬針對重視社區安全的範疇,將持續第三年與消防局合辦寓教於樂的闖關體驗活動。





結合北萬華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產業、文創舞臺的西門紅樓;中萬華的華西街觀光夜市、艋舺服飾商圈產業;南萬華豆芽菜、農漁特產的推廣等串聯,形塑人潮聚攏的誘因條件,並結合形象商圈與特色店家的消費優惠與購物促銷,初估可協助參與店家於活動期間提升百分之10至20營業額,進而帶動產業競爭力與刺激消費商機。
艋舺地區從早期海上運輸繁榮商港街市景觀,隨著淡水河道淤塞而日漸式微,留下珍貴的人文歷史遺產得以生成具有舊城氣息的精神風貌。在地人的生活場域圍繞香火鼎盛的眾多廟宇發展,不僅有俗稱「艋舺大拜拜」獨特的的神明遶境祭典、傳統產業的集盛之地、更有鼓藝薪傳與八將文化的民俗元素,依據本區的整體調性規劃不同區域主題的知性導覽,呈現萬華特有的人文風采,窺見地方的歷史變遷,讓艋舺成為在地民眾及外來觀光客遊賞流連之處。
艋舺地區從早期海上運輸繁榮商港街市景觀,隨著淡水河道淤塞而日漸式微,留下珍貴的人文歷史遺產得以生成具有舊城氣息的精神風貌。在地人的生活場域圍繞香火鼎盛的眾多廟宇發展,不僅有俗稱「艋舺大拜拜」獨特的的神明遶境祭典、傳統產業的集盛之地、更有鼓藝薪傳與八將文化的民俗元素,依據本區的整體調性規劃不同區域主題的知性導覽,呈現萬華特有的人文風采,窺見地方的歷史變遷,讓艋舺成為在地民眾及外來觀光客遊賞流連之處。


為了推動萬華軸線翻轉,市府積極推動「西區門戶計畫」、「中正萬華復興計畫」等一連串硬體工程作為發展軸承,以「艋舺地區觀光活化計畫」為輔行銷文化軟實力,帶動舊城區機能復甦,企盼注入新生動能使本區加速轉型再發展。隨著北門重現嶄露歷史魅力、西門徒步區進行地磚鋪面更新,捷運萬大線萬華段開工也將成為驅動中、南萬華地區經濟成長的動力引擎,萬華車站雙子星大樓規劃為辦公、旅宿、轉運等多重功能的指標性公共建設,而老舊社區則運用整宅都更的手段提升住宅品質。藝文活動的舉辦勾勒屬於萬華的歷史記憶,引領民眾參與新舊秩序的空間樣貌,進而形塑舊城區新生命的艋舺形象,達成促銷西區觀光特色之目標。
文化的內涵是社會生活的總和,藝文活動與體育賽事皆是文化形式的一環。為響應市政府倡行的深耕在地民俗體育藝文政策,以發揚民俗精神,活動亦安排地方、校園優秀民俗體育藝文團隊做演出,正向帶動地方民俗體育藝文風氣並促進區民的健康、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。
※2021年因疫情停止辦理該年度之艋舺文化節。
文化的內涵是社會生活的總和,藝文活動與體育賽事皆是文化形式的一環。為響應市政府倡行的深耕在地民俗體育藝文政策,以發揚民俗精神,活動亦安排地方、校園優秀民俗體育藝文團隊做演出,正向帶動地方民俗體育藝文風氣並促進區民的健康、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。
※2021年因疫情停止辦理該年度之艋舺文化節。
